欢迎访问 上海仁良药业官方网站!
400-110-6686
shjwsw@163.com
|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
来源: | 作者:王伟 | 发布时间: 2022-04-27 | 68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年4月26日上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通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信息对比,新版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和扩充

为适应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需要,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帮助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减少营养不良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1989年我国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已先后于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并发布,在不同时期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变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增强健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近百位专家对膳食指南再次进行修订,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对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变化做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营养科学原理和最新科学证据,结合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制止餐饮浪费等有关要求,形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为方便百姓应用,还修订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同时还修订完成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2)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22)等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2022年4月26日上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通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信息对比,新版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和扩充,具体内容如下:


变化一


6条“核心推荐”变为8条“膳食准则”



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新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第三条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

第六条、第七条为新增内容;

第八条是对2016版第六条的再提炼,尤其强调“分筷分餐”。



平衡膳食八准则核心推荐


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核心推荐:

●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每天12种食物,每周25种食物”的准则没变。

因为很多人对碳水抵触,但循证研究证据(队列研究,观察性研究)表名碳水化合物太多、太少都会增加死亡率,适量摄入最好。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目前,营养科学界都更加注重推广健康膳食模式。“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因为除了喂养6月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只有通过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核心推荐:

●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 000步。

●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运动不仅是减肥,还能降低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一些癌症,改善睡眠,预防痴呆等,对骨骼健康、大脑健康有积极影响。

目前居民平均能量摄入在下降,但身体活动下降更多,所以肥胖率还在上升。

老年人适当超重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不必片面追求低 BMI。


准则三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核心推荐: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多了“全谷物”这一项作为核心推荐。旧版强调“谷类为主”,现在整合到这一条里面了。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合理搭配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此次修改并不是说“不再坚持谷类为主了”,而是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提高了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因为牛奶是优质蛋白质、钙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牛奶消费处于较低水平。


准则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核心推荐: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国人吃畜肉较多,特别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准则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核心推荐: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从每天 6g 变为每天 5g,与世卫组织统一。

高盐饮食的危害证据越来越充足,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准则都是每天5g,我们国家的一些其他健康指导准则中也是5g限量。因此这次膳食指南也改成了5g,保持统一。


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核心推荐: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 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 500ml。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显著增加,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重要组成部分,但容易被忽略。我国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2/3居民饮水不足。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这就提示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准则七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核心推荐: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这是2022版膳食指南新加的部分。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烹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大家自己设计膳食,规划膳食,学会挑选食物,看食品标签,学会烹饪,实践平衡膳食。

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在外就餐或选择外卖食品,应按需购买,注意适宜份量和荤素搭配,主动提出健康诉求。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核心推荐:

●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新冠疫情的暴发提示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二


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微调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在推荐摄入量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层:

2016版: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2022版:谷类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第三层:

2016版: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

2022版: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

第四层:

2016版:奶及奶制品300克

2022版:奶及奶制品300~500克

第五层:

2016版:盐<6克

2022版:盐<5克


变化三


“1+9”模式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更细化了

2022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


这9类人分别是: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新版膳食指南为什么新增高龄老人膳食指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高龄(80岁)、衰弱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

这一群体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变化四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外有一些良好的膳食模式为人所熟知,如:欧洲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国DASH膳食模式等。

国内专家们结合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优点,且该地区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进一步完善膳食宝塔、餐盘等图形,并拍摄了定量食谱图案、宣传海报以及其他可以呈现的形式,使之更加可视化、现代化。将食谱成品通过图片呈现,以方便大众学习和实践合理膳食,促进“合理膳食行动”落实。



 总结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推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是近百名专家对营养和膳食问题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将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科学证据和资源,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CONTACT US
   
免费服务热线
400-110-6686